手机浏览中华橱柜网2021-01-09 浏览数:
“我们跋山涉水穿越红尘,抵达的不是远方,而是内心最初出发的地方。饱经的风霜,历练的人事,都是生命里温柔的灌溉……”
“我们跋山涉水穿越红尘,抵达的不是远方,而是内心最初出发的地方。饱经的风霜,历练的人事,都是生命里温柔的灌溉……”——敬初心
谁家少年初长成
1972年,张始园出生在豫西南地区的一个行医世家,在那个年代,算得上是出身不错,但在张始园身上,并无因家境尚好而易养成的不良习惯,相反,由于祖上几代为医,好善乐施、行医救民成了老张家一直为人称道的世袭家风。
“小时候十里八乡的人儿都知道我们家,口碑好看病认真,有时也不收费,家里医书特别多,祖父辈起都特别重视教育……”毫不例外,‘家风良好、尤重教育’是张始园童年的第一印象,也深以为自己会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慢慢长大,然而,变故就在1986年。
正月初六本该是个喜庆的日子,但对于张始园来说,1986年的正月初六,似乎多了点苦涩的味道。那一天,邻村有集体看电影,大伙儿都去了,却没想到家里照明的蜡烛倾覆点燃了屋子,没人在家、没人能及时救火……就这样一场大火带走了一整个家的所有东西,一切归了零。
由富转贫只在一夕之间,若单纯依靠亲戚邻里的帮助,再多也只能是杯水车薪。
作为家中长子,养家的责任也就早早地落在了张始园的心里,萌了芽、扎了根。于是,16岁那年,面对家中实在难以供起姐弟四人同时上学的艰难处境,张始园毅然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机会,转而外出谋生,只为给家里减轻些负担,增添些收入。
谋生之路不尽坎坷,年少尝尽人生百味
搬过砖、刷过墙、碎过石、出过意外、甚至挨过打……年少的谋生之路注定不会平坦。
1988年,告别校园的张始园,因着年轻不服输,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——搬砖。
“那时政策放开了,可以盖瓦房,就在砖厂拉砖,一车一千多斤……”完全靠苦力的第一份工作让张始园挣到了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,养活了自己还给家里省下了口粮无疑是开心的,但是,短期依靠体力的工作也注定难以长久。第二年,仍旧为了生存,张始园再次离开家门远至千里之外的安徽,帮远方的亲戚种地,连放牛、割草、犁地、种田等也都自然会了。
“可能是心思敏感细腻吧,那时难免有种寄人篱下看人情冷暖的疏离感……”种地生涯也是不好挨,半年后,张始园又辗转回到了家乡,开始跟着别人到建筑工地上垒墙、和泥、粉刷,“干了一整个冬天,但由于工地不重视质量,钱没发到手好在吃饱了饭……”回忆起当时的情况,张始园直言,很苦也没什么方向,全凭一股干劲维持生活,但心底似乎总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,需要走的远一点才好看得远一些。
心底有声音总要发出来。1990年,张始园随同乡一行到河南密县打工,挖铝矿石,“这一次的外出打工算是开了眼界,第一次知晓团队做法,第一次知晓会有争夺地盘的做法,第一次因为人少被排挤推搡,甚至挨了打。”显然,从小重视教育、讲究与人为善的家风教导让张始园并不善于应对眼前的状况,原来,打工谋生也不是埋头苦干就好,也需要有人引导,但在当时,这些张始园都不具备,这也就多多少少让这一阶段的打工生涯倍加心酸且漫长,好不容易待到竣工结算时,却又没领到多少钱,“感觉像雪上加霜,唯一的收获应该就是见识了一些不曾见识过的。”
结束了一段算不上愉快的打工生涯,1991年,张始园再次外出到了河南平顶山,开始做起打石匠。他不知道的是,人生的大历练就在这一年。
在平顶山,从粉石场的推石子,做到工资待遇更好一点的打石头,张始园并没有用了多久的时间,年轻肯干,自然会上升得更快一点。“做碎石一个月可以挣到200多块钱,贴补家用是没有问题的,不过工作中的一些风险例如机器碎石过程中石头容易飞起打中面部,这要当心……”的确,在面访中还依稀可以看见张始园的下巴、眉头等处还留有当年受伤的疤痕,“相对于后面吃的大苦头,这些伤痕真的就算不上是什么伤了……”
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工作日,张始园一如往常的在做着碎石的常规工作,谁曾想,由于工作台位置很高,机器出现异情,导致整个人坠落,连带着被机器压住的脚掌也被生生折断……“那种锥心的痛,到极点后反而感觉不到了”,回忆起当时的情况,张始园看了看自己受过重创的脚,“最值得庆幸的是,当时的老乡帮了我很大的忙,赶紧把我送到市里的医院后,住院的20几天,我自己没办法动,都是老乡背着我上厕所……”
那段日子,已不是苦能形容得了的。生理上,一个正值壮年的小伙子,失去了脚,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,这恍若晴天霹雳的变故让张始园变得惶恐不安却又无所适从;心理上,一心想要努力挣钱为家里减轻负担的自己,不仅没有能够收获满满的衣锦还乡,反而要拖着个伤体回家,“一个面临残疾的自己只会成为家里最沉重的负担,当时很害怕回家,怕让父母伤心,怕成为负担,甚至开始害怕面对以后的生活。”
没有谁天生可以坦然的应对变故,但面对变故也只有自己可以真正的拯救自己,回到家中的张始园,对于这句话的理解空前清晰,“我始终记得母亲看到我时绝望又心疼的眼神,也忘不了邻里乡间看到我时透露出的些许惋惜和感叹,我很迷茫但我知道我不能就这样倒下去。”心中有准绳,自然就不会轻言说放弃,短暂的困顿之后,张始园开始在家人的陪伴下,找到了当地有名的老军医,专心治疗。
可病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,何况是遭遇了断掌之痛,想要恢复如常并不简单,可以说,只是恢复就是个不小挑战,想要达到如常的程度几乎不可能,在接好脚掌之后,张始园面临着的就是这么一个残酷的现实。
“恢复时间至少需要一年以上,也需要忍受巨大的疼痛进行不间断的肌腱康复运动,至于恢复的效果会如何,这些都是未知数。”就这样,在老军医的叮嘱下,张始园开始了拄杖、骑单车等康复锻炼,风雨无阻的不懈坚持,终于使得张始园在6个月后实现了站立行走,家人高兴至极,但对张始园来说也是喜忧参半,“因为整个过程带来的肉体上、心理上的煎熬,都太容易让人崩溃了,虽然我努力达到了提前恢复行走的状态……”
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治病养伤苦煞人,却也锤炼了张始园格外坚韧的意志力,与此同时,张始园也没有白白浪费掉康复时间,家中满箱厚厚的古书籍,都成了康复期间最好的精神慰藉,陪伴着张始园一点点重新站起来。
破茧重生放弃安稳,勇做第一批外出打工者
经历过人生重创的张始园,虽在身体上留下了伤痕印记,但内心里,却被历练得更加坚韧,想要再一次外出打拼的心劲儿也没有放下。可是,面对家人的极力反对,加上父亲身体欠佳的影响,张始园并没有在康复后的第一时间选择外出,而是到父亲供职的公路段,做了一名修路工,这在当时是稳定而体面的工作,但这份体面的工作,稳定的收入,并没能磨灭掉张始园想要外出的初心。
1992年8月底,承受着家人反对的压力,一个人带着仅有的160块钱和一个装了床棉被、简单毛线衣的化肥袋,张始园只身来到了宁波,这个他梦想扎根、生长的地方,也是在这里,逆境而生的乐观精神伴随着他,度过了最初的艰苦岁月。
“洋洋东方大港,改革开放前哨,当时的宁波,发展气象大好,我也就豪气万丈、义无反顾的来了,作为老家甚至是那个特殊时期第一批外出谋生者中的一员,做好了要吃苦的打算,苦也真的是一点没少吃,”张始园回忆道,花了59块钱买的火车票,坐了三天三夜,到宁波后身上只有80几块钱,在青林湾大桥一带,和老乡们一起找工作,睡过马路,十几个人一起打通铺,在一个多月没有工作的日子里,米饭拌盐和酱油就是难得的美味,到山穷水尽的时候,只剩下10块钱,装在口袋里反复摩挲,揉破也舍不得花也不敢花,因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,没有工作,没有收入,叛逆不服输的自己也不会开口向家里要救济,仅剩的十块钱就是唯一的安全感来源……
穷没少挨、苦没少吃的张始园,当然也不会被眼前的困顿所吓倒,日子很穷,生活很苦,即使是山穷水尽又如何,靠自己一定可以实现根本改变,这样一边告诫着自己,一边加快寻找工作的步伐,终于在一个多月后,张始园找到了到宁波后的第一份工作:在宁波湾头厨房器具厂的外协厂,做不锈钢制品抛光、打磨。
当时的国内,不锈钢还是个新兴行业,手工做不锈钢器具比如油烟机面罩的抛光、打磨等工作也算刚刚起步,技术活有难度,容易受伤,手、脚、膝盖等经常会被划伤,至今腿、脚上还能依稀看到伤疤,但这些丝毫也没有影响张始园踏实工作、钻研技术的决心,从大半年打好基础功,掌握各种不锈钢制品的加工技巧,到因人多活少、分工不均的矛盾愈发突出时,张始园已经有了单独包抛光厂接活的想法,也将这份想法适时运用到了实践中。
“当时包抛光厂也没有想象中的简单,劳动力来源主要还是老乡,管理难的问题突出,做了几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,不过美好的是遇见了以后的另一半……”
第一次并不顺利的短暂创业后,张始园再一次回到了原先的厨具厂,受排挤、不顺心、很迷茫,无奈之余,开始做小工,干零活,在马路边修自行车、在建筑队搅拌水泥……直到次年8月,张始园才迎来了职业道路上真正意义非凡的大转折。
峰回路转邂良机,柳暗花明进台企
1993年,改革开放正当时,不少台湾省企业陆续引入大陆发展,其中就有早期来到宁波做不锈钢水槽和不锈钢橱柜生产的奇锋企业,在迷茫边缘无助徘徊良久的张始园,因为有了之前做不锈钢抛光打磨的经验,也很荣幸的抓住了这次机遇,并顺利通过相关面试,开始与不锈钢橱柜结下不解之缘。

(图片来源:卡利亚不锈钢厨柜公众号,侵删)
(奇锋企业生产基地掠影)

(图片来源:卡利亚不锈钢厨柜公众号,侵删)
(奇锋企业的上岗证)
学习能力强、领悟能力高、勤快且能干,进入台企工作后的张始园,时刻学习的韧劲儿很足,经由他手先后诞生的就有企业第一只深拉伸水槽、第一款无缝焊接台面等。3个月后,张始园已经掌握了不锈钢橱柜台面、水槽、柜体等几大核心部位的智造技术。

(图片来源:卡利亚不锈钢厨柜公众号,侵删)
(第一批基层员工张始园)
在管理方面,张始园也开始展露头角,从一线基层人员到担任生产班长、科长,全心管理整个车间,一直与公司共同成长。即使是连续多次荣获杨振丰董事长颁发的公司年度最优秀员工奖状,张始园也依然不骄不躁、踏实学习。

(图片来源:卡利亚不锈钢厨柜公众号,侵删)
(奇锋企业早期班组 张始园{左三})

(图片来源:卡利亚不锈钢厨柜公众号,侵删)
(1997年,杨振丰董事长向公司员工张始园颁发年度最优秀员工奖状)
1998年,因公司ISO9000质量管理需要,张始园虽有实际的管理经验,但缺乏理论基础支撑,再加上本身文化底子薄,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。为了把ISO9000内部审核员的课程内容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,张始园在那段时间每天通宵达旦,最后成功的获取了宁波ISO9000质量管理内部审核员证书,管理能力得以进一步优化,为着手管理整个工厂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(图片来源:卡利亚不锈钢厨柜公众号,侵删)
(1998年,公司员工张始园获取ISO9000内部审核员证书)
但这其中,也不是没有插曲。2000年后,奇锋公司在迎来最后的辉煌期后,也终因台湾省经济危机、股东撤资等影响业绩开始下滑。离职风波后,培养的骨干人员几乎全都流失,核心领导换了一批又一批。到2003年,公司只能断续生产,也是在这一年,张始园买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,重重事儿堆叠,压力自然不会少,可张始园依然没有被外在的高薪诱惑挖走,而是坚定的与公司站在一起,不离不弃,有活儿的时候,第一时间回来做技术指导,支撑生产,没活儿的时候,就共同经营爱人在奇锋公司工厂边新开的小饭馆来维持基本生活。
“说起这个小饭馆,也是辛酸不少,邻厂而开,因厂而关,”张始园回忆,“在台企十二年,从普工到整个厂区车间的管理人,在生产、管理、工艺、技术等各方面都学到了很多,而且很执着于产品质量,这些是不会因后来公司开始走下滑而被抹杀掉的宝贵经验……”
到2005年入秋,台企被买走,张始园才算真正离开了这个奋斗了12年的企业,有不舍,也有无奈,雪上加霜的是,家里仅有的经济来源——小饭馆,也因卖厂而在不久后关闭了。
迷茫中,一本书一个决定扭转命运轨迹
已过而立之年的张始园,面对这一次的短暂失业,“更加迷茫了,似乎没了前进的方向,感觉很颓废,”好在也是在这一次的磨炼中,喜欢看书调整状态的张始园,冒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想法:“我要做不锈钢橱柜,我要当老板”。
当老板,并不是一时性起的说说而已,虽然没资金、没场地,但对于张始园来说,这些困难磨灭不了自己要创业的决定,“日夜思忖,甚至摸索出了一条实施创业的办法——排解法,比如创业我要做什么、我会做什么、有哪些资源可挖掘、我有什么优势等都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再三考量。”就这样,2005年10月2日,张始园用之前开饭店积攒下来仅有的1万块钱开始了欧化厨具的开创之路。
为什么叫欧化?为什么是厨具厂?张始园单纯的解释道,“厨房是由欧洲传到中国加以变化来满足国人的使用需求,所以就起名叫欧化厨具了。”

(图片来源:卡利亚不锈钢厨柜公众号,侵删)
本文二维码
使用手机微信“扫一扫”功能,扫描以上二维码,即可将本文发布到“朋友圈”中。
微信公众号
扫描左侧二维码,关注中华橱柜网官方微信公众号。实时掌握最新橱柜行业动态,了解最实用的橱柜产品知识。
2020年就要结束了,这一年实属不易,奋斗的声音犹然在耳。尽管如此,卡利亚在这整个2020年里还是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,而且始终坚持以“全钢·不添加一块木板”的品牌特色,坚持以“科技创新的智造力量”,开启品牌发展的持续进程。[详情]
返回品牌首页返回资讯动态首页版权与免责声明:
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联系我们,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,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
本文地址:https://klycjcom.co.chinachugui.com/news/itemid-1433934.shtml
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: 中华橱柜网
目前品牌在全国门店数量约为100-300家,并计划在空白区域继续招商
公司名称:宁波卡利亚厨卫科技有限公司
加盟电话:****-27…获取联系电话
招商电话:1358651…
免费加盟热线: